我校“法律有声”聋人群体法律服务项目荣获第二届重庆市助残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

西政网讯  (记者  安鑫   通讯员  何明红)6月9日,第二届重庆市助残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决赛在渝北区举行,本届大赛历时两个月,经过项目申报、项目复赛、项目决赛的激烈角逐,我校行政法学院“法律有声”聋人群体法律服务项目荣获第二届重庆市助残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

f7958689a01fbc2e275d39413b3537e.jpg

决赛获奖照片  (图片来源:西政晓行星微信公众号

第二届重庆市助残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由共青团重庆市委、市残联联合主办,旨在进一步推动助残志愿服务专业化、项目化、品牌化发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广大青少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参与助残志愿服务,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精神。参赛项目设康复训练、教育助学、创业就业、乡村振兴、照护托养、文化体育、权益保障、其他等8个类别,我校行政法学院“法律有声”聋人群体法律服务项目属于权益保障类项目。

2参与晋级赛.jpg

参与晋级赛  (图片来源:西政晓行星微信公众号

5月17日,我校卓越公共法律服务人才实验班师生协作的“法律有声”聋人群体法律服务项目入围第二届重庆市助残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晋级赛。6月1日,实验班师生参与第二届重庆市助残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晋级赛,其后,项目入围了决赛。6月9日,“法律有声”聋人群体法律服务项目在“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第二届重庆市助残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荣获金奖。

3决赛入围名单.jpg

决赛入围名单  (图片来源:西政晓行星微信公众号

行政法学院张伟副教授在此次助残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负责项目设计,统筹安排和路演展示,带领同学们合作完成项目内容。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法律有声’项目的获奖,代表着卓越公共法律服务人才实验班同学们的付出和努力,是一种肯定更是一种激励。市第六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加强对特殊和困难群体的关爱帮扶,我将和同学们一起努力,为打造助残事业‘西政经验’贡献绵薄之力。”

4获奖照片.jpg

获奖照片, (图片来源:重庆共青团)

行政法学院法律史专业2020级硕士研究生史良在本次项目比赛中,主要负责参赛文稿撰写与项目视频制作工作。他告诉记者,聋人是信息社会的弱势群体,是语言学意义上的“少数民族”。在参与我校“法律有声”项目的过程中,自己真切地感受到特殊群体对于权益维护的迫切需求,更加认识到了当前法律服务工作的责任与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残疾人事业是春天的事业,是一个浩繁的社会系统工程。在实现聋人群体法律服务从无到有的突破后,我们要进一步思考如何精准匹配特殊法律服务需求,以更人性化的方式法律服务,为消除基本公共法律服务覆盖盲区,推动实现优质法律服务资源普惠共享贡献青春力量。

5决赛照片.jpg

决赛照片 (史良    摄)

我校行政法学院“法律有声”聋人群体法律服务项目于2020年11月正式启动。项目依托西南政法大学卓越公共法律服务人才实验班教学资源,联合司法机关、律师事务所等社会力量,致力于为聋人群体提供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项目实施以来,团队先后创设“法律有声”公众号、短视频号以及公共法律服务站,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方式,推动优质法律服务普惠共享。一年来,团队累计开展手语普法活动数十场,培育校内外志愿者百余名,由团队成员创作的手语普法短视频播放量超百万次。2021年7月,中残联立法调研组曾前往“法律有声”公共法律服务站进行考察调研,人民日报、华龙网、七一网等媒体特别报道了团队成员的法治宣讲活动。“法律有声”志愿服务团队以手语传递法律温暖的创新实践已经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6法治宣传活动.jpg

法制宣传活动  (图片来源:西政晓行星微信公众号

下一步,“法律有声”聋人群体法律服务项目将进一步整合服务资源、新构服务内容、创新服务形式、拓展普法载体,为广大聋人群体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为残疾人事业和志愿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西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