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政法大学组织专题学习《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文件精神

专题学习会现场  (荆仁科  摄)

西政网讯 (记者 安鑫)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强调,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承担着为法治中国建设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提供科学理论支撑的光荣使命,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2月27日,西南政法大学第一时间组织专题学习并进行专题工作部署,会议对全校对标对表、快速响应,挂图施工、实战实效学习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做出具体安排部署。3月2日,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2023年第2次集中学习会再次组织专题学习,强调:《意见》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高度重视,是党和国家在新时代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判断和重要部署,对于我们深刻领会如何做好我国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具有重大指导意义。要聚焦政治性,深刻把握《意见》的政治意义。要聚焦时代性,深刻把握《意见》的时代价值。要聚焦实践性,深刻把握《意见》的实践功能。

学校教师纷纷表示,作为我国办学实力雄厚的政法院校,要紧紧把握历史机遇,紧扣实践需求,继续拉高标杆闭环落实相关各项任务,全力答好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这道“必答题”,努力交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高分报表”。加速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强烈家国情怀、扎实法学根底的法治人才。奋力开创西政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在全国版图中的全新地位,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和理论支撑。

党委常委、研究生院院长李燕表示,作为西部地区的全国重点政法院校,在推动落实贯彻《意见》上,要发挥骨干示范作用。一方面,在构建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上贡献西政力量。大力拓展法学基础学科和传统学科内涵和外延,推进新兴交叉学科建设,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中凝练新概念新命题新理论,为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做出原创性贡献;另一方面,在法治人才培养上尤其是紧缺人才培养方面争当排头兵。打造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门课程模块,探索建立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和法律职业资格衔接机制,健全协同育人、产教融合高端法治人才联合培养模式,建设全国影响力的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精品实务系列教材,大力推进法学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等。

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重庆市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重庆市首席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行政法学院教授龙大轩表示,缺乏文化滋养的法律注定是无根之木,只有将法治实践植根于中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土壤上,才能在理论上构建起独具中国特色的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在实践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打造成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精神信仰的法治谱系。

教务处处长王怀勇教授讲到:“学校将在金专、金课、金师、金教材和质量文化培育上下功夫,发展有西政辨识度的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融合的本科教育之路,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强烈家国情怀、扎实法学根底的法治人才。”

科研处处长周尚君教授表示,要对标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紧紧围绕法学学术前沿和全新学科布局,推动加强彰显法学特色、世界一流的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问题研究,不断向科研广度和深度进军,着力打造具有西政标识意义的高水平学术群体,推动形成领域聚焦、人才聚焦、成果聚焦的标志性成果。聚焦中国基本理论、基本范畴、基本命题以及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开展“深耕细作”式的深度研究,全力打造培育大辞典、思想通史、全书等“鸿篇巨制”。

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发展开始踏上新征程,西南政法大学青年学子勇担历史重任,为法科大学的时代发展与创新汇聚青年伟力,努力成长为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强烈家国情怀、扎实法学根底的法治人才。

法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宋坤鹏表示,作为新时代法学教育的亲历者,应牢牢把握时代机遇,强化自身责任意识与担当。努力学好、用好专业知识,不断加强自身专业素养,并以实践为导向找准自己学习、研究的具体方向,为新时代法学理论研究贡献微薄力量。

国际法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侯之帅说:“认真学习完《意见》,再一次感受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身为国际法人必将勇立时代潮头,深刻扎根专业学习及学科研究,为成为精通国际法、国别法的涉外法治紧缺人才、为当代中国走向世界而挺膺担当、砥砺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