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成功举办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实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集体备课会

西政网讯 (记者 冯颖  通讯员 曾晓雪)11月19日上午,来自西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贵州大学、重庆邮电大学、绵阳师范学院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家学者、部分研究生、本科生共200余人齐聚云端,参加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实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线上备课会。西南政法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岳彩申,市教委宣教处副处长尤春艳出席会议并致辞。西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邓斌参加会议。备课会开幕式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文学平主持。

WechatIMG5539.jpeg

线上备课会截图    (图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开幕式上,岳彩申副校长对市教委宣教处领导莅临指导,各兄弟院校专家、思政课教学同仁的参会表示热烈欢迎。岳彩申副校长简要介绍了重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实践研修基地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创新发展中心的宗旨和主要任务。他表示,此次会议的主题是紧扣了党的二十大精神,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紧密相连,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抓手,既是学习、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一项重大举措,又是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的重要方式。与会专家聚集一堂,围绕着党的二十大报告的重要理论展开教学研讨,充分体现了思政课教师团结一家亲的良好氛围,西政将切实履行好办好思政课的主体责任,为思政课建设提供各项保障,期待与会专家学者凝聚合力,紧紧围绕主题,通过集体讨论探索出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实践成果有机融入到思政课教学中,把思政课讲深、讲透、讲好。

WechatIMG5540.jpeg

线上备课会截图    (图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市教委宣教处尤春艳副处长对此次集体备课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她指出,当前正是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时期,此次集体备课会正当其时,十分必要。期待与会专家学者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提出一些真知灼见的观点,产出一批高水平的理论成果,持续打造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共同体,将理论成果积极转化为高校教育教学的育人实效,画好同心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共同办好重庆高校的思政课。

开幕式后,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实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进行主题发言,发言分两组进行,第一组由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周琪教授主持,第二组由重庆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郑洁教授主持。

在第一组中,西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文学平教授、绵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冯莎教授、副院长韩晓娟教授、重庆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郑洁教授、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丹妮副教授分别以“中国式现代化融入‘原理”课教学”“中国式现代化融入‘大思政课’的内在机理与实践路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实践融入思政课的几点思考”“在善用‘大思政课’中推动教学改革创新” “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融入‘纲要’课的思考”为题,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实践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实践策略和具体方法。

在第二组中,西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邓斌教授、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传兵教授、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周琪教授、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娜副教授、重庆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庄琳璘博士分别以“中国式现代化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的实践途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科学内涵与核心要义”“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融入‘思想道德与政治’课程之维度”“中国式现代化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的思考”“推进信息化建设拓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题,从学理分析和教学研讨两个角度,深入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背后的内在机理以及与思政课内容的有机衔接。

“此次研讨,既有宏观的探讨,又有微观层面的分析,既提炼了学术观点,又总结了教学实践,深入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实践成果和思政课教学的紧密关系,达到了预期目的。与会专家学者发言结束后,西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耿密副教授对此次集体备课会进行了发言总结。他表示,此次集体备课会,共有6所高校、4个年代的思政课教学名师、骨干共同参与,与会专家学者们重点围绕十个话题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实践融入思政课教学做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有效促进了政治话语、学术话语、教学话语的相互贯通和衔接,有助于及时更新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手段,是思政课教师讲透、讲活思政课的生动教学案例。

据悉,本次集体备课会由西南政法大学主办,重庆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实践研修基地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创新发展中心、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西南政法大学)承办,四家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西南大学、贵州大学、重庆邮电大学、绵阳师范学院)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