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再出发!这是西政科研工作十大亮点!

西政网讯  (记者 杨倩 韦文雪)创新驱动发展,科学引领未来。回顾,是为了更好地前行。过去的一年,西南政法大学砥砺奋进,深耕科研,风劲扬帆,亮点频出。把精彩留给春天,盘点那些具有西政辨识度的高质量科研成果……

坚持问题导向,主动服务国家发展“大格局”

坚持以服务党和国家发展需求为导向,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展专项研究阐释,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重庆日报》等重要报刊发表理论文章53篇。开展系列宣讲活动,为全国各级党政机关作法治宣讲累计超过500场。主办“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内涵与生动实践”学术研讨会、“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学术研讨会、中国-东盟法治论坛等,持续塑造学术论坛品牌。

《人民日报》( 2022年8月10日 13版):《我们推进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纵横)》    (图源:科研处)

《光明日报》( 2022年11月12日 06版):《从党的二十大报告看发展权的全面保障》    (图源:科研处)

2022年9月24日,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内涵与生动实践学术研讨会    (图源:科研处)

2022年12月,第四届中国-东盟法治论坛暨《柬埔寨外商投资法律实务指南》《越南外商投资法律实务指南》首发仪式圆满举行    (图源:科研处)

bc5c539e7ccbf5a203629b4a942c49a.jpg

为全国各级党政机关作法治宣讲    (图源:科研处)

加强申报辅导,量质并举全力培育“大项目”

通过开展校院多层次项目申报经验交流与辅导,提升项目申报质量与立项率,科研项目经费稳定增长。全年纵向项目立项近320项,其中国家级重大项目近10项(含委托项目),一般项目40余项;部级重大项目近10项,重点项目近10项,一般项目34项;省级重大项目10余项,重点项目近80项,一般项目近140项。入围2022年中国高校文科重大项目50强;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实现我校艺术类重大项目零的突破;法学类国家社科年度项目立项数、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立项数均居政法类高校前列;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项目立项数位列全国第一。

微信图片_20230223142753.jpg

2022年中国高校文科重大项目50强    (图源:科研处)

0fdf0c422782eec7f50003687179273.jpg

重大项目立项名单表    (图源:科研处)

依托学科集群,以点带面提档升级“大平台”

坚持发挥法学学科优势,带动交叉学科集群发展,整合各学科研究力量发力特色领域研究,国家级平台建设取得新突破。东盟法治研究院获批国家级研究基地,实现我校国家级科研平台重大突破;地方立法协同创新中心获批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智慧司法工程研究中心获批教育部工程研究(培育)中心,网络空间治理研究院入选国家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基地,为我校交叉学科研究和新文科、新工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d92b07e7c601578aeab711e94454f33.jpg

国家级平台建设取得新突破    (图源:科研处)

强化协同攻关,有组织科研孕育“大团队”

强化高层次人才引领,全面实施《西南政法大学创新研究团队建设支持计划》,全校共51个创新研究团队揭榜。开设“学术西政”公众号,设置“研究团队成果推介”专栏,对创新团队产出的一批高质量成果进行推介宣传。5个重庆市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协同创新团队圆满完成预期研究任务,产出一批高质量成果,顺利通过验收。

学校召开创新研究团队工作推进会    (图源:科研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英文版)海外出版和《中国民法学》(第三版)出版    (图源:科研处)


研究团队成果推介专栏(部分)    (图源:科研处)

378825b0b0900d783240b319bc71ef5.jpg

5个重庆市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协同创新团队通过验收    (图源:科研处)

深耕特色领域,多路并进孵化“大成果”

对标国家级优秀成果,组织实施一流科研成果孵化计划,以重大项目方式分批资助编撰一批全书、辞典等书籍,着力推出一批“鸿篇巨制”。目前已启动第一批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大辞典〉(全5册)编纂研究》《禁毒全书新编》等。2022年,获重庆市第十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4项,第八届重庆市发展研究奖7项,国家民委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调研报告类)一等奖1项,重庆市法学会优秀成果奖17项。

第十一次社科优秀成果奖、第八届重庆市发展研究奖(部分)    (图源:科研处)

提升创新能力,标志性引领性成果“大进步”

在高水平期刊论文、著作及智库成果上持续发力。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法学》《法学研究》《新闻与传播研究》等校定B类以上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CSSCI来源期刊论文260余篇,在校定C类期刊、报纸上发表学术论文190余篇,在校定D1类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校定智库成果多篇。出版学术著作80余部。其中,在顶级刊物《中国社会科学》发表学术论文《中国共产党创造法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叙事》;《重新认识中华法系》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是重庆地区唯一入选该文库的成果。

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法学》《法学研究》等期刊上发表论文(部分)    (图源:科研处)

我校龙大轩教授成果入选2022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图源:科研处)

推进智库建设,谋求社会服务“大作为”

持续推进《西政智库》专报平台建设,围绕国家和区域重大发展战略,积极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决策咨询研究,新增学校安全专报、舆情与治理专报。全年向中央有关部门、省部级党政机关等报送智库成果多篇。

微信图片_20230223142809.jpg

优化机制流程,科研管理服务能力“大提升”

全面优化成果评价、项目管理、基地及团队建设的“大科研”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有组织科研体系,提升服务理念,不断提高学校科研服务创新能力。根据上位文件精神,对创新团队建设、项目资金、“包干制”、成果认定等制度文件进行修订,进一步发挥科研服务创新作用,激发科研人员动力;优化流程改进服务,进一步优化成果登记审核、项目登记备案、经费预算编制及报账流程,切实为科研人员减负;对接需求主动服务,开展“面对面”服务活动,加强政策宣讲与解读,主动服务需求。

a03afc62aa0ffcb4a679f00e0bb2e81.jpg

左起《西南政法大学横向科研项目管理办法(2022年修订)》;《西南政法大学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管理办法》;《西南政法大学科研项目资金管理办法(2022年修订)》    (图源:科研处)

推进实体化建设,引领科研基地“大发展”

统筹基地布局,分批次推进科研基地实体化建设,拟定实体化研究机构建设方案,明确建设目标任务及具体配套保障。全年新增2个省部级科研基地,其中智慧司法工程研究中心、知识产权保护协同创新中心入选重庆市高水平科研创新平台。着力推进西部科学城建设,法治科技园基础工程完工验收。

学校召开实体化科研基地工作推进会    (图源:科研处)

智慧司法工程研究中心 知识产权保护协同创新中心入选重庆市高水平科研创新平台    (图源:科研处)

创新学术活动形式,打造学术讲座“大品牌”

各类学术活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持续开展,全校共举办校级学术讲座647场,其中,校级重点讲座13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李林教授、莫纪宏教授,北京大学王浦劬教授、张守文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樊崇义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王利明教授,清华大学张卫平教授,澳门大学王笛教授等一大批知名学者做客金开名家讲坛和盈科学术大讲堂。承办各类会议、论坛、研讨会共计48场。

edd36c3d4123567cfa30ac97a8f117b.jpg

全校共举办校级学术讲座647场,其中,校级重点讲座13场    (图源:科研处)

2ea42bb640b55b7cf50058a4412b8e2.jpg

承办各类会议、论坛、研讨会共计48场    (图源:科研处)

“兔”飞猛进、勇毅前行。迎着春天再出发,努力创造更多具有西政辨识度的高质量科研成果,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西政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推动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建设,推动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新发展新跨越,做出西政人的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