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人权研究院承办的“2022·北京人权论坛”第三分论坛圆满举行

西政网讯  (记者  安鑫 通讯员 简慧敏)7月26日,由中国人权研究会、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共同主办的“2022·北京人权论坛”在北京召开,近7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高级官员、专家学者、驻华使节等近200人,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围绕“公平公正合理包容:携手推动人权事业发展”这一主题进行研讨交流。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权研究会会长白玛赤林出席论坛并在开幕式上致辞。白玛赤林指出,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治国理政的一项重要工作,14亿多中国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落实进程受阻,各国应坚持命运与共、包容互鉴、平等对话、求同存异,凝聚人权发展共识,更好增进人民福祉,完善全球人权治理。发展人权是人类共同的事业,需要世界各国相向而行、共同努力。

西南政法大学校长付子堂主持分论坛三_副本.png

“2022·北京人权论坛”第三分论坛现场 (图片来源:新华社)

图片1.png

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西南政法大学校长付子堂教授主持第三分论坛    (图片来源:人权研究院)

本次论坛共设五个分论坛,我校人权研究院承办“公共卫生安全与人权保障”第三分论坛,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西南政法大学校长、人权研究院院长付子堂教授担任第三分论坛主持人。付子堂教授在分论坛致辞中指出,“公共卫生安全与人权保障”这一议题在时代之变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的背景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在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完善国民健康促进政策,织牢国家公共卫生防护网,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生命期健康服务是中国履行国际人权标准下国家人权义务的重要行动,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人权理念和保障人权的实践意义。

我校人权研究院执行院长张永和教授、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周燕教授参与分论坛并作主题发言。

图片18.png

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执行院长张永和教授发言    (图片来源:人权研究院)

张永和教授在发言中探讨了生命权的价值这一问题,他指出当人类面对重大灾难和疫情时,拯救生命是人类社会应该达成的首要共识。现实中,如何认识生命,拯救生命,需要回到人类如何看待自己作为“人”的生命的意义这一命题。他认为在所有人权中,生命权是唯一直通人性的权利。在风险社会之下以保障国民生命健康为第一要义是国家的意义,也是国家的至上美德。在这一问题上达到大多数社会成员的认可和满意,是民主的应有之意。

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周燕教授发言    (刘秋岑 摄)

周燕教授在发言中指出,中国的数字抗疫卓有成效且推动了全球抗疫合作。实现了公民个体权利与群体权利的互动与平衡,在保障公民个人自由的同时实现了公共卫生安全,统筹保障公民生存权、发展权和其他各类人权。不断完善数字抗疫的相关法律与政策,进一步提升疫情防控社会治理数字化、智能化与智慧化水平已成为共识。

4c78bdaf3fdc09ae58efbbee6d8fc47.jpg

线下、线上会议现场  (图片来源:人权研究院)

aa3ada3a9bf0eb6383328765e3602f2.jpg

线下、线上会议现场  (图片来源:人权研究院)

会间,来自中国、墨西哥、萨尔瓦多、马来西亚、越南、印度尼西亚加拿大等各国嘉宾围绕分论坛议题展开了平等坦诚的对话,对中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人权理念表示认同,对传统人权理论进行反思,并思考健康权在人权体系中的地位。在健康权是一项基本人权,健康权实现需要良好的政府治理以及国际合作等问题上普遍形成了共识。

北京人权论坛是于2008年创立的全球性人权论坛,今年是第十届。论坛已成为国际人权领域的重要交流平台,为推动国际人权事业健康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