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外法律实务专家齐聚西政 共商共建实务人才培养共同体

会议现场 (张苡榕 摄)

合影 (张苡榕 摄)

  西政网讯 3月22日上午,由西南政法大学、中外人文交流及教育涉外法律研究中心主办,国际法学院、教务处承办的“涉外法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研讨会”在我校隆重召开。西南政法大学副校长岳彩申教授和国际法学院院长张晓君教授出席开幕式并先后致辞。西南政法大学教务处处长张建文教授,国际法学院党委书记宋渝玲等院校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60余名实习教学基地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国际法学院副院长周江教授主持。本次研讨会以“构建涉外法律人才培养共同体”为主题,来自北京仲裁委员会、重庆、四川、云南、广东、广西等省市检察院、法院,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北京、重庆、成都国内外律师事务所等四十余单位的实务专家围绕“涉外法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问题与方案”、“涉外法律业务与涉外法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和“如何构建涉外法律人才培养共同体”等相关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开幕式上,西南政法大学副校长岳彩申教授致辞。岳彩申副校长对参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要高度重视对涉外法律人才的培养。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人才竞争的时代,各国都在不遗余力地吸纳各方人才。我国自2008年起就开启了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时至今日,业已吸纳了数千名优秀人才,为中国发展积蓄了宝贵的智力财富。然而,人才仅靠引进是远远不够的,大力培养本土的人才,培养具有本土意识的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仍为应迎之需。岳彩申副校长提出对涉外法律人才的培养不应纸上谈兵,而应从“理论家“迈向“实践家”。因此,我校国际法学院一直耕耘不缀,不断创新涉外法律人才培养体系,设立涉外法律人才培养实验班,建立海外实习基地,大力拓展国际办学空间,先后与众多国外高校签署了合作协议,始终致力于培养高端的涉外法律人才。

  张晓君院长在致辞中表达了对实习教学基地代表的感谢,他介绍了国际法学院是学校最年轻的法学院,学校对学院给予了充分的信任,将涉外法律人才培养的重任交给了国际法学院。学院与众多国内外实习基地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创造性地开设了本科教学“一带一路”人才实验班特色项目和中美联合培养法律硕士研究生项目。全院上下齐心协力投入到教学探索中,不断完善涉外法律人才的培养方案,为创新涉外高端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开辟新路径。

  会上,国际法学院党委书记宋渝玲为实务导师颁发了聘书,北京仲裁委员会秘书长林志炜、岳彩申副校长、张晓君院长共同为我校国际法学院学生颁发了北仲奖学金。与会人员还围绕涉外法律人才培养等问题展开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