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雨峰在第36个教师节庆祝表彰大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在即将迎来我校70华诞的喜庆日子,我们迎来了第36个教师节。在此我首先祝愿,我的老师、同事们节日快乐!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我们每个人都在已经过去的两百多天里,重新审视了我们的人生、我们的职业和我们的这个世界。当校园和教室不再喧闹,当教学管理活动由线下改为线上时,我们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事实证明,在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经受住了这样的挑战,广大教师呈现了自己有责任、肯担当的一面。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那么,高校教师的根本何在?我认为是,立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教师的根本职责所在。这提醒我们,我们既要向学生传播应有的专业知识,还应当在耳濡目染中培养学生形成健全的心智,积极的人生态度,为党为国服务的精神品格。在我来西政的二十年时间里,我亲历了一大批老师的言传身教,他们以自己的行为和方式塑造了西政精神,将西政的信念与力量传承下来,未负韶华,未负学生。特别是,今年5月28日,凝结着几代人梦想的民法典得以通过。根据学校党委的部署,民商法的师生们先学先行、深学悟透,采取集体备课、以优促新的方式苦练内功,积极投身民法典的宣讲实践,将“心系天下”的西政精神内化为民法典宣讲中的行动理念。

  启发是高校教师的应有之意。我认为,高校教师不仅要传播知识,还应当启发学生,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在最近几年指导研究生的过程中,我渐渐发现,有的学生读书多年,最后毕业时,难以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这迫使我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我认为,与初等教育不同,我们不仅应当要教会学生知识,还应当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知识。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是我们面临的主要任务。要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学会反思,学会用自己的眼光看问题、思考问题。

  除了启发之外,我认为,一名合格称职的高校教师还应当学会创新。“日新之谓盛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从某种意义而言,我甚至认为,一切与创新无关的事物都是令人质疑的。创新对于其他行业而言可能只是竞争优势,但对于高等教育,我认为是基本素质、是职业道德。这既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创新教学方法,在边际上,提高教学和科研能力;也要求学生,以创新的方式进行学习。当然,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有一个模仿和创新过程。通过模仿,我们习得了前人的经验,但仅有模仿,我们就是对前人的复制。唯有通过创新,我们才能实现知识增量,才能在边际上实现质的突破。

  创新其实并不难,也不是每项创新都要受到知识产权的保护。最近几天我的同事们再次展示了他们的工作创新能力。大家知道,基于疫情的考虑,今年的新生报到家长和校外车辆不能陪同入校,学生的行李搬运成了大问题,于是民商法学院的老师们自发创新并组织了“爱心志愿车队”,在校园里往返运送学生行李。车门上的“欢迎你回家”比我见过的所有专利证书都更有含金量,因为这种创新的基础是“为了学生”,是身为一名高校教师的责任与担当。

  今年正值学校70华诞。回顾往昔,放眼未来,我再次自问:是否算得上一名合格、称职的高校教师?说实话,答案并不十分轻松。过去的七十年,前辈们给我们打造了一个有重要影响力的西政,未来的七十年则需我们及年轻同事们的继续努力。希望我们都能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兢兢业业,立本进取,成为新时代背景下,新发展格局中,为学校“双一流”建设贡献力量的合格教师。

  谢谢大家,再次祝各位教师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