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耘通在第36个教师节庆祝表彰大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来自商学院的胡耘通。金秋之际,很荣幸获此殊荣,成为西政好老师。感谢领导、同事们的帮助与支持!这既是对我现有工作的认可,同时也是对我未来的鞭策。2001年我入校成为一名本科学生,2011年我回校成为一名教师,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第10个年头,身份的转变,使我倍感肩上的责任更加沉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未来的教学科研岗位上,我将继续践行“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的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是第一位的。教师必须要有家国情怀,明确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我们的教育是为人民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服务,党和人民需要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莲发藕生,必定有根”。教师必须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将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贯彻到教育科研工作的全过程。唯有教师做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方能用学识、阅历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增强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选择能力,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引领学生成为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正能量。

  高尚的道德情操。“其身正,不令而行”。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教师的学高身正乃立德树人成败的关键。教师是在言传身教的过程中,用自己的道德情操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师者,人之模范也。”学生对于教师不仅是听其言,更观其行,教师在学生眼中是为人的模范,“吐辞为经、举足为法”,一言一行都给学生以极大影响。师德需要教育培养,更需要教师自我修养。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是每个教师的不懈追求。教师要在教学科研中严以律己,坚守伦理底线,用在道德追求之路上的知行统一,去示范人的高尚和纯粹,去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深厚的扎实知识。“育才造士,为国之本”。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乃老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视野不够,在教学科研中必然捉襟见肘,更谈不上游刃有余。当今是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日益多元、各种新知识不断涌现的新时代,尤其互联网、大数据、信息化对教育的冲击巨大,教师面临的难度愈发加大,一旦固步自封就会被学生摒弃,甚至被社会淘汰。学历只能代表过去,而学习代表的是未来。这要求老师时刻站在知识的最前沿,刻苦钻研、严谨笃学。

  宽广的仁爱之心。“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仁爱之心,是一种对国家、民族的爱在教师身上的体现,是一种无私的爱、不求回报的爱。“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具有丰富情感的鲜活生命,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更要用理解的态度来对待学生成长中遇到的问题,用言行感化学生,用技巧帮助学生,以仁爱之心开启每一名学生的心灵之门,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荣誉归功于集体,未来我将在教学科研岗位上,更加努力的投身学校双一流建设,锐意进取、再立新功,以此回报组织的信任和关爱。再过几天就是学校70周年校庆,在此衷心祝福学校更加辉煌!也祝愿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新学期安康、顺利!

  谢谢大家!